中新網重慶4月19日電 (劉相琳)被譽為“中國黃連之鄉”的重慶石柱不再僅僅只想擁有一個名號,更想深耕中醫中藥材領域,讓苦黃連給當地帶來甜生活。19日,中國中藥協會黃連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中國石柱黃連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石柱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藥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齊聚石柱,為當地“苦經濟”把脈支招。
  據瞭解,石柱是我國黃連原始產地,現有黃連種植山場70萬畝,在地黃連65395畝,產量2000餘噸,占全國總產量60%,全世界的40%,產品遠銷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儘管石柱黃連資源優勢明顯,且黃連下游產業有幾百億年產值,但與東北人參、雲南三七和西藏蟲草相比,石柱黃連產業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由於沒有實現產業化,連農只能把黃連作為一種低附加值農副產品銷往市場,銷售被動,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無法大幅提高。”石柱縣委書記鄭平說,石柱黃連產業歷經數百年發展,黃連貿易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化技術支撐體系逐步形成,但黃連自身的優秀品質、藥用功效和資源優勢沒有得到發揮,存在不少制約因素,缺少高附加值產品,綜合利用率低,黃連產業鏈尚未形成。
  中國中藥協會黃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西南大學藥學院教授李學剛說,黃連藥用研究在實驗室取得了不少成果,已申請技術發明30項,授權專利16項,在中獸藥、飲品、日化等方面有較大突破,但缺少資本介入,很難將這些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他建議當地政府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和針對性,延長黃連產業鏈,將更多財富留在當地。
  石柱黃連加工龍頭企業——重慶東田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秀東認為,石柱黃連種植以農戶為主體,沒有形成農業產業化,黃連產地加工和飲片加工技術還靠人工完成,機械化現代化加工技術應用不多,以黃連為主藥的新藥除五黃養陰顆粒外沒有其他新藥。黃連種植成本較高,但黃連須、黃連花、黃連葉等副產物尚未充分利用,產業集群尚未形成,改變這個現狀僅靠企業或科研院校遠遠不夠,需要產學研抱團成長。
  在研討會上,石柱縣還展示了當地政府對黃連產業發展的規劃。按照規劃,當地將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培育黃連產業集群,打造黃連產業基地,發展黃連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形成黃連生物醫業,以及現代物流生產性服務業,初步建成“重慶黃連特色生態產業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到2020年將為每戶連農增收8483元,黃連將成為當地10萬連農增收的重要途徑。  (原標題:重慶石柱謀求“苦黃連”帶來甜生活 專家把脈開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c70ucoo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